转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微信公共帐号“科技改革进行时”
作者:孙正心,工学博士,研究员。专长机械设计,装备工程研究以及科技管理,长期从事机械设计、矿山开采、隧道工程、机电一体化装备的科技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曾担任“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Φ5米全断面巷道掘进机”课题组副组长,该机组为第一个国产大型岩石巷道掘进机组,获煤炭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和参与了多项“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以及煤炭部重大攻关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科研院所的改革发展、科技社团的管理、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工程师制度的实践和研究。
当前,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之一。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除了吸引国外顶尖科技人才积极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外,还有同样迫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即加快国内注册工程师制度国际化改革,以提升我国工程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提高我国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实现国内外优质工程师资源的高效流动和无缝对接,进一步发挥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梳理加拿大、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等地注册工程师制度发现,国际通行的注册工程师制度主要包括统一的注册工程师法律体系、工程专业学历的教育认证、职业专业实践和业绩考察、资格考试及评审、具有法律效力的注册程序、继续教育和职业道德监督等六个方面。
而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在这六个方面与国际水平都存在差距:
一是缺乏国家层面的注册工程师制度体系。
近年来,在工程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在推进注册工程师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迄今为止,尚未建立全国相对统一的注册工程师制度。与此同时,较之以立法形式推行执业资格制度的国际通行做法,我国长期缺乏国家层面的注册工程师法律体系。
二是工程专业学历的教育认证仅限部分高校和专业。
为加入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组织《华盛顿协议》,中国科协开展了一系列协调和准备,2016年6月,中国科协代表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在预备会员阶段,已较为系统地开展了主要针对高校专业点的教育认证国际接轨工作,这是国际通行的申请注册工程师的前提条件。但是,目前的工程专业学历的教育认证仅限于部分高校和部分专业,尚未全面铺开,与我国庞大的工程师队伍的国际化需求不相匹配。
三是国内注册工程师制度注重了专业要求,忽略了职业要求。
国内注册工程师制度注重了专业知识和工作年限的要求,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实际工程组织、职业道德等能力和素质要求,日常监督主体难以到位。有些领域工程师的职业资格与企业资质相挂钩,甚至在一些企业中出现了“挂证”现象,严重挑战了这一制度的权威性。
四是认证标准脱离国际行业标准。
国内注册工程师制度在考试评审过程中更加偏重人事部门所认可的研究论文、研究项目、获奖记录等理论研究内容,往往难以体现注册工程师自身的实务工作业绩,特别是缺乏国际通行的市场认可、行业标准等内容。
五是第三方社会化认证程度低。
由人社部牵头的各类注册工程师统一考试已经取得了相应的社会认可度,主要操作主体目前仍局限于国家职能部门,对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等社会领域开放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通行的社会化认证标准相悖,在获得国际工程师联盟承认方面存在困难。
六是缺乏认证后续制度的支持。
国内注册工程师制度尚缺乏专门的登记注册部门,一般转由业务主管部门进行登记,人事部门进行备案,而相应的业务指导相对不足,工程师的继续教育和职业道德监督也长期缺乏相应的责任主体,客观上影响了这一制度的健康发展。
数据来源:企业科技工作者职称状况调查